刘学正
栎树是一种对环境要求不高,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,它的材质坚固抗腐,果实可以食用,皮层是绝佳软木,叶片、壳斗、提取物是制革、印染和渔业的必需材料。栎树林大多分布在北半球温和地区,是北美洲落叶阔叶林的主要组成部分。正是这样一种生机盎然的树,却屡遭一种森林植物病害的致命威胁,数以万计的栎树因此死亡。
“栎树猝死病”是数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一种毁灭性植物病害,首次发现于德国和荷兰,目前,已分布于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,尤以美国受灾最重,加利福尼亚中部海岸八个地区曾大规模爆发,造成大量栎树死亡,并一度逼近旧金山等城市的公园和保护区。由于“栎树猝死病”,仅美国俄勒冈州森林和观赏植物繁殖材料的贸易损失每年达2000多万美元,全美栎树及其产品的贸易损失每年将达300亿美元,欧洲同样也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麦克莱恩是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一名植物学教授,他从事阔叶林研究,对“栎树猝死病”深恶痛绝,也为这种病害感到困惑,因为栎树成长史上从未有过记载。出于职业习惯,麦克莱恩在探究“栎树猝死病”来源的同时,也对栎树树干中的灼伤痕迹进行了分析,发现栎树的心材异常坚实,在遭受严重火灾后仍能重焕生机,火灾中保留下来的伤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第一手研究资料。麦克莱恩统计了36株古老栎树的树干年轮和灼伤痕迹,从树干中观测到的大部分火灾都有文字记录,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原住民引起的。这些原住民几乎每年都会放火烧林,小型火灾非但不会影响生态,还有助于提高牲畜的养殖质量、狩猎时的可视度以及减少可燃灌木丛的数量,并保持了草原与林地面积的平衡。
欧洲移民到达后,痛斥原住民这种“愚昧”行为,他们认为烧林阻碍了栎树林的繁衍成长,严令禁止烧林。通过研究,麦克莱恩认为,自从首批欧洲移民开始禁止烧林习俗后,这里的生态环境就被永久改变了,林地面积越来越大,草原面积逐渐缩小。林间开阔地消失了,森林变得繁盛阴郁,由于栎树生长速度慢,得不到阳光而在生态竞争中处于劣势,逐渐大规模死去,只有少数强壮的星毛栎存活了下来。
面对“血淋淋”的历史教训,麦克莱恩陷入了沉思,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:可能正是由于原住民的烧林行为,一次次焚尽了大多数植物病虫害,才使得栎树的成长史上没有出现“栎树猝死病”!
在遭遇所谓的“愚昧行径”时,也许我们要做的并非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强加于人,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,知己知彼,方能从中受益。
(作者现供职山东省阳谷县石佛镇新凤祥大厦电视台)